2月25日(周四)上午,高等职业学院外语系在大成楼105会议室召开2024-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教学工作会议。外语系全体教职工齐聚一堂,围绕"立德树人、守正创新"的教学工作主线,共商新学期教学改革与发展大计。会议由外语系主任徐永钶主持,副主任黄超、何俊及全体教师参会。会议现场气氛热烈,教师们就课程思政融合、混合式教学创新、公共英语课堂改革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,为新学期教学工作绘制了清晰的蓝图。
立足新时代要求:思政育人融入教学核心
会议首项议程聚焦"课程思政与教学考核深度融合"。徐永钶主任在开场发言中强调,"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必须坚持价值引领与能力培养相统一",要求全体教师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《综合英语》《英语视听说》等12门核心课程教学大纲。他提出,思政教育不是简单的理论说教,而是要通过情境化教学实现润物无声的效果。例如,在"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中的跨文化交际"案例中,教师可引导学生探讨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责任与担当;在《翻译基础》课程中,通过经典文献翻译传递文化自信。
针对课程设计的具体实施路径,会议要求从教学内容挖掘、教学方法创新和师资能力提升三方面协同推进。徐永钶主任详细阐释:一方面,各课程组需结合专业特色梳理思政元素清单,开发"红色经典外译工作坊""国际视野下的青年使命"等主题教学案例;另一方面,通过创设"文化对比分析""国际事务模拟辩论"等课堂活动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。
技术赋能教学创新:OBE模式重构课堂生态
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,会议明确提出以"职场英语应用能力"为核心产出目标,构建"线上自主学习+线下课堂演练"的教学模式。例如,《商务英语》《商务英语口译》可以依托智慧教室平台开展"虚拟仿真商务谈判""AI语音测评系统"等数字化教学实践。在技术应用层面,教师们展开热议。何俊副主任提出,可通过"翻转课堂"让学生提前在线完成知识学习,课上时间主要用于情景模拟、小组协作等任务驱动型活动。徐永钶主任对此表示肯定,并强调要建立动态评价机制,通过"学习数据分析+过程性评价+毕业生跟踪调研"形成闭环反馈系统,确保教学改革成效可量化、可追踪。
以生为本激活课堂: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再突破
针对学生"参与度低、输出能力弱"的痛点,公共英语课程组提出"主题式任务驱动教学法"改革方案。课程组计划在30%的课时中转为互动环节,例如开展"国际文化节英语角实战演练""职场英语辩论赛"等活动,鼓励学生成为课堂主体。在评价机制改革方面,课程组拟定实施"课堂表现积分制",融入期末考核的评价体系中。黄超副主任分享经验时提到:"过去学生习惯被动听讲,如今通过小组角色扮演、主题演讲等活动,他们的主动性和自信心明显提升。"徐永钶主任对此高度评价,并要求全体教师转变观念,"要把舞台交给学生,让英语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成长空间"。
凝聚共识谋发展:守正创新再启征程
会议最后,徐永钶主任作总结讲话。他强调三点要求:一是提高思想站位,深刻认识"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抓手";二是坚持改革举措落地,各课程组需在本周内制定详细实施方案,做到"一课一策";三是强化协同联动,建立"系部统筹-课程组主抓-教师共建"的三级联动机制。针对近期重点工作,徐主任特别部署:4月初开展期初教学检查,重点督查教学大纲修订、教案编写及课堂情况。
新起点赋予新使命,新征程呼唤新作为。本次会议的召开为外语系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。全体教师纷纷表示,将以会议精神为指引,守正创新、锐意进取,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、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贡献力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