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高职科探先锋行”系列活动第三期:科研能力培养分享会

时间:2025-10-15 作者:韦倩雯 来源:高等职业学院

10月14日下午,由高等职业学院教发中心举办的“高等职业学院科研能力培养分享会”在大成楼107教室举行。会计系系主任黄宇老师应邀作专题分享,高等职业学院教师现场聆听并参与互动。教发分中心科研助理韦倩雯担任主持。  

黄宇老师曾于2025年7月6—12日赴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,参加“人文社会科学独秀青年暑期高级研修班(第一期)”。本次分享正是她将研修所得系统梳理、校本转化后的首次集中汇报。

“研修班最大的冲击是‘问题意识’被提到了生命线的高度。”黄宇老师用“真问题—好问题—成长问题”三个关键词,系统转述了授课专家的核心观点:真问题必须同时满足“可研究性”与“开放性”,要警惕常识化、宏大化、结论先行等“假问题”陷阱;好问题则须兼具“国家战略契合度、实践痛点敏感度和学术缺口精准度”;而成长问题需要教师在深耕某一领域的基础上,通过“穷尽式阅读—跨学科对话—持续田野”来不断迭代。

围绕“如何与文献对话”,黄宇老师分享了研修班“三读三写”训练法:一读梳理脉络,二读比较冲突,三读建构框架;一写批判性综述,二写方法性辩护,三写整合性创新。她特别提醒:“文献不是堆砌,而是立场鲜明的‘对话’,要让每一篇引用都服务于自己的论证逻辑。”

在“写作范式”板块,黄宇老师用“国别比较、理论思辨、实证研究”三种主流范式,结合研修班优秀案例,拆解了“结构—论证—雷区”全流程。其中,她引用授课专家“心有猛虎,细嗅蔷薇”的寄语,强调“深描”既要沉浸又需抽离,警惕文化决定论和高级综述两大雷区。 

分享最后,黄宇老师将研修收获与学院实际对接,提出“深耕一个领域、突破三大壁垒、构建学术档案”的青年成长路径,建议老师们以“毕业要求—课程体系—教学改革—科研成果”为主线,形成教学与科研相互滋养的闭环。

一审:范昳然 二审:唐晨阳 三审:梁淑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