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12日下午,高等职学院东语系林晔老师的《商务日语技能实训》课程因其创新的“课程思政”教学实践,成为系部教学改革的典型案例。林晔老师通过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,以“润物细无声”的方式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,为学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。
教学改革的主要方面
1.思政元素的自然融入
林晔老师在讲授“餐桌礼仪·中国篇”时,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文化、民族自豪感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专业教学。通过分析中国餐桌礼仪的形成原因,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地大物博的优越性、文化传承的重要性,以及中国共产党在维护国家稳定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。这种设计既贴合专业内容,又实现了思政教育的潜移默化。
2.多元化的教学方法
课程采用PPT讲解、实物展示、视频教学、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,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。例如,在讲解国宴礼仪时,通过播放国宴视频,让学生直观感受中国餐饮文化的博大精深;在小组讨论环节,学生对比中日西餐礼仪差异,深化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。这种互动式教学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,还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感和思考能力。
3.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
林晔老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,通过小组发表、现场互动等形式,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。例如,学生分组讨论中国餐桌礼仪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,并以代表发言的形式分享观点。这种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,又培养了其团队协作和批判性思维。
教学改革的成效与反馈
听课教师对林晔老师的公开课给予了高度评价,认为其教学设计“思政元素融合自然”、“课堂互动充分”、“总结升华主旨”。同时,改进建议也指出,未来可进一步优化时间分配,增加学生自主探究的环节,以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。
未来展望
东语系主任黄侃在总结中强调:“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于找准专业特色与思政教育的结合点。”林晔老师的教学实践为全系教师提供了示范。未来,东语系将持续开展教研活动,推广此类典型案例,助力教师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能力,培养更多兼具专业素养与家国情怀的优秀人才。
此次教学改革不仅展现了林晔老师在教学创新上的积极探索,也为学院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。